莆田过年风俗?莆田:全国最长的春节,尾牙、扫巡、做红团,莆田春节拉开序幕莆田过年风俗作文,莆田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莆田:全国最长的春节一、做岁在历史上,福建莆田是北方汉民迁入福建的重要聚居地。上千年来,中原文化与闽越习俗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春节民俗。莆田的春节,大致从尾牙开始,一直到正月的最后一天才结束。这大概是全国最长的春节。▲腊月十六——尾牙农历腊月十六日,是传统的“尾牙”。街上不时响起鞭炮声。在这一天,许多商家做好年终盘点,备好果品、酒菜,祭祀土地,庆祝一年的丰收。老板会召集员工聚餐,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腊月二十六——扫巡而正式拉开了莆田人“做岁”的序幕,则是扫巡。“扫巡”,也就是扫尘、扫除,是准备过年的第一件事。▲腊月二十七——做红团红糰是莆田人过年时必备的供品和食物,颇具地方特色。色泽鲜艳,由糯米、绿豆、食红蒸制而成。莆田人把最朴素的愿望寄托在最常见的食品中,祈求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对于远在他乡的莆田游子来说,红糰是儿时的记忆,也是血液里流淌的家乡的味道。腊月二十八——贴白额联腊月二十八,年味已浓烈得化不开了。吃过早饭,小许就带着家人准备贴春联。按古例,莆田人贴的门联是“白头联”,这是一种特制的门联,红纸上面有一截白纸头。这是全国少见的习俗,与明朝倭寇侵占兴化府城,幸存的人们在重生之余又示心有余哀的痛史相关。▲三十暝——辞年三十暝是莆田人对除夕的俗称。这一天的子时要举行祭天地的仪式,俗称“辞年”。许老先生全家给供桌系上金线绣花的桌帷,摆上“糕粿六斋”。老先生的妻子代表全家人拈香拜天地,感谢上天的仁慈、馈赠与呵护,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叩首,烧贡银,放鞭炮,礼成。▲除夕——围炉除夕的重头戏是“围炉”。当晚,各家各户灯火通明,年夜饭既要丰盛又要吉利,一家人围炉做岁,尽享天伦之乐。▲初一早——吃线面年初一,大人小孩起床后都要吃线面,吃完面才算添了一岁。这碗线面十分讲究,碗底垫着芥兰,碗面铺着紫菜、花生、金针、香菇等配菜,预示“福寿绵长”。▲正月初三——祝寿做醮而春节期间与福寿直接相关的日子,当数正月初三祝寿日。在这一天,莆田的华亭和仙游两地的村里人,家中若有逢十做整寿的老人,这天,都会盛装就座,大摆筵宴,接受儿女和乡里乡亲的祝寿。而因为许多人家都同时做寿,就会出现抢客人回家入席的热闹场面。▲正月初四——做大岁正月初二这一天,莆田人都互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因为这一天,是莆田习俗中的“探亡日”。这一特有的习俗和过年贴白头春联,初四、初五“做大岁”一样,都源于这段惨痛的历史: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农历十一月廿九日,倭寇攻陷莆、仙两城,残杀平民,百姓纷纷进山避难。两个月后,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百姓才回来收殓亲人的遗骸,民间相约,将正月初二日定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又因逃难错过了除夕夜做岁,于是决定在初四补过大年,称为“做大岁”,大岁过后的年初五,也跟年初一一样吃线面,拜年游春。这就是莆仙习俗“五日岁”的来由。二、闹元宵莆田人闹元宵也与众不同,那就是闹得特别地长,特别地红火,特别地惊艳,令人叹为观止。从农历正月初起,历时二十多天,每天几乎都是昼夜同庆,时间跨度长、规模大、仪式古、节目多,很好地保存了莆田“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古风旧俗,体现了莆仙文化独有的内聚力和乡土气息,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狂欢节”。‍2月1‍0日(正月初三)‍‍地点‍:黄石镇江东村‍活‍动:‍浦口宫梅妃春祭黄石镇江东村是莆田最早闹元宵的村庄之一。正月初三,浦口宫主殿梅妃神像前,垒起了15座桔塔,代表着江东村的15个里社。最高的“塔”达6米,要用一千多个红桔层层垒起直至宫殿大梁。“红桔塔”是专为祭祀而制作的“果龛”,是全国独有的一种源于唐代的民间工艺祭品。2月15日(正月初八)地点:枫亭镇麟山宫活动:元宵出游行傩游神是莆田元宵的重要内容,但风格不一:正月初八的枫亭镇麟山宫杨公太师巡游以“皂隶舞”前引开道,神轿以及各种彩驾队伍随后而行,浩浩浩荡荡,十分壮观。2月16日(正月初九)地点:新度镇锦墩村活动:砂花迎神新度镇锦墩村的“砂花迎神”,则传承了 300 多年历史的传统“绝活”,每逢正月初九玉皇诞和元宵节,当地就会上演。融化的铁水通过击打,飞溅到茂密的大树上,火花四射,出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观。这样闹元宵的方式跟旧时当地居民多以铸铁为业相关。2月16日(正月初九)地点:平海镇城隍庙活动:元宵出游而初九日的平海城隍庙 “抬神巡游”。行傩队伍或骑大马、坐花车,或擎执事,或护龙辇,俨然王侯出巡。所到之处,乡民放炮迎拜,叩首祈福。2月21日(正月十四)地点:湄洲岛活动:妈祖绕境巡安、回銮妈祖信俗在莆田元宵中也占有重要的分量:从正月初十开始,祖庙的妈祖金身开始出殿巡安,到岛上各家各户布福,保佑信众吉祥平安,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晚才回銮祖庙,那一刻,人声鼎沸,人群如潮,争烧头支香的信众奔涌而来,蔚为壮观。2月20日-23日(正月十三至十六)地点:涵西街道延宁宫活动:搭设妈祖蔗塔而正月十三的涵江延宁宫,则通过前后殿之间的天井上搭叠妈祖蔗塔的方式庆赏元宵。蔗塔是一种造型艺术,即用甘蔗切成蔗节,搭叠成空心灯塔,搭一座蔗塔约需3天时间。延宁蔗塔形成已有百年之久,搭叠数百层不倒,塔身常叠“上元祈福”等红色吉祥字样。营造出神圣、瑞祥、和谐的节日气氛。2月22日(正月十五)地点: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活动:摆棕轿莆田元宵到正月十五时进入高潮阶段,俗称“元宵心”。许多村庄同时闹元宵。其中,“摆棕轿”是最常见最热闹的传统元宵活动。规模最大的要数城厢区南门村。境内里社的棕轿队在绕境之后回到纠察庙大埕,休息过后,当代表各社的数堆干草被点燃时,多支棕轿队便同时上场,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看谁摆得快转得猛,直到百担干草烧完为止。莆田人将自已自农耕时代起对火神和力量的认知和崇拜,融入到舞蹈表演的美感当中。2月22日(正月十五)地点:枫亭镇兰友街活动:元宵游灯枫亭兰友街的游灯也在这天晚上开始举行。当夜幕降临,这座千年古镇渐渐热闹起来,连闽南一带的群众也慕名赶来观赏。经过千年传承,枫亭游灯已发展出妆架、彩车、文艺表演等新内容,传统的菜头灯和高台上饰演的传统人物形象也在光、声、电的粉饰中展现出更多迷离色彩。枫亭游灯因独具特色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月22日(正月十五)地点:东海镇东沙村活动:元宵圈灯十五晚上的东沙村,各家各户都手执木棍,肩扛排灯,把灯依次排好,点上蜡烛,在金沙宫前集合,然后在龙头灯引领下,抬灯巡游,行走于境内村舍阡陌之间。这一元宵习俗被称为“圈灯”,有着古朴和不可言明的情韵在。2月25日(正月十八)地点:南日岛浮叶村活动:抬神冲海而南日岛浮叶村正月十八日的抬神冲海闹元宵,也独具一格。这里的村民靠海为生,常年累月和海打交道,所以元宵也和大海增添了联系。十几顶神轿都由年轻人抬着,冲向大海,据说溅起的水花越大越好,意味着这一年出海平安,打的鱼也越多。2月26日(正月十九)地点:山亭镇莆禧村活动:莆禧十九日(爬刀梯)“莆禧十九日”是莆田民间对莆禧古城元宵活动的直接概括。这一天,莆禧城隍庙前,竖起十六米高,21级的刀梯。“僮身”赤脚踩着刀刃,沿着刀梯向上爬去,刀梯的支架与刀背上贴满符咒与祈平安的红字,在万人仰望下,“僮身”一步步登到了刀梯最顶端,解开系在顶端的铜串,把象征赐福平安的铜钱撒向围观百姓,供人捡拾。3月1日(正月廿三)地点:白塘镇镇江村活动:元宵蹈火而镇江村的村民则在正月二十三这天,会按例铺上近二十米长的木柴堆,燃起熊熊的烈火,等到木炭烧成灰烬,化为一堆炭火,然后数十位光着上身,穿白短裤,打着赤脚的男子,在锣鼓声中依次跑过炭火,火星在脚后跟飞舞,叫人大饱眼福。3月2日(正月廿四)地点:白塘镇上梧村活动:元宵蹈火白塘镇梧郊村的元宵,内容有腕穿金针、吃香、踢火等,精彩纷呈,神乎其神。3月2日、10日(正月廿四、二月初二)地点:白塘镇镇前村、黄石镇下江头村活动:打铁球“打铁球”是元宵活动中最惊悚的内容了,白塘镇前村,黄石镇下江头村的宫庙在元宵那天,都有“僮身”在起乩请神,神明上身后便脱去上衣,坐上刀轿,沿路不停地用数百多根锋利的钢针制作而成的“铁球”,甩打自己裸露的背部,血迹斑斑,观者愕然,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野性。3月7日(正月廿九)地点:市区东岩山、文峰宫活动:尾瞑灯当时间推移到了正月二十九,城内文峰宫张灯结彩,开始举行“妈祖尾瞑灯”活动,大厅里摆满了各种制作精巧的宴桌。宫外点上“烛山”、“烛船”。即在木架上装上数以千计的烛钉,将一对对红烛燃在木架上,煞是壮观。妈祖信仰在莆田有着广泛的影响,在百姓的心目中,其元宵带有“统收,统归”的意思。今夜,人们来到这里,点上一支支红红的蜡烛,祈求平安如意。烛光带着妈祖的保佑,缓缓降下莆田人闹元宵、过春节的帷幕。

本文经授权 由答答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dadazzz.com:6443/sh/show-86857.html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