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是什么?盲盒岗位=灵活用工?恕我直言:这个坑,你可能会踩盲盒是什么东西?盲盒多少钱一个?,盲盒是什么材质做的

说起盲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风靡全网的潮玩文化,盲盒正在变得越来越普及。但你听说过开盲盒找工作吗?
在这个“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多家公司招聘网站贴出了“盲盒岗位”,一度引起网友热议。
一些招聘方负责人声称,盲盒岗位还提供“HR匹配”、“全局视野”和“多次复活”等功能。当意向岗位招满时,可以被优先调剂到其他在招岗位。多家公司自从推出“盲盒岗位”以来,招聘页面的浏览量、求职者投递简历的数量都翻了一倍左右,且已有人顺利入职。
从招聘信息来看,“盲盒岗位”是一个灵活多变,充满想象的岗位。但是我们要时刻警惕有人可能打着“灵活用工”的名义,玩起了“盲盒”概念。

盲盒岗位是灵活用工的“彩蛋”还是“陷阱”?
众所周知,灵活用工是目前最火的就业形式之一。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目前已经达到2亿人,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而灵活用工也正在“精准拆弹”,这头跟需求企业签约,那头再与灵活就业者签约,撮合双方的业务关系,解决双方痛点。
双方的痛点是什么?
一方面,很多企业受行业限制需要大批量雇用季节性员工,或者临时性员工,又或是合作关系的员工。
这些人不好弄,直接签劳动合同,需要缴纳社保,增加人力成本;人员信息要管理,增加管理成本;人员开支没有票据,增加税务成本。这个过程当中要是存在违规操作,那在当前的国家监管体系下,企业要冒极大的财税风险。若是再有个什么劳动纠纷,就更加伤脑筋了,用工风险也不可控。
另一方面,从灵活就业者角度来说,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个税太高。尤其像一些网红、专家顾问,都属于高收入人群,企业给他们按劳动报酬所得代扣个税,发到手就没多少钱了。

而灵活用工平台的作用就是:一方面解决企业合规且成本可控,一方面解决灵活就业者个税高的问题。
正是基于解决企业和求职者的痛点, “盲盒岗位”借着“灵活岗位”和“自由调剂”的表象,成为企业和求职者化解难题的新途径。但实际上,“盲盒岗位”和“灵活用工”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1劳动关系不同“灵活、不确定性、可转换”,这是“盲盒岗位”和“灵活用工”相似的地方。但是两者却有着根本区别,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最直接的判定。
就灵活用工来说,求职者和招聘公司的关系是“合作关系”或“劳务关系求职者并不和雇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不构成直接的正式雇佣关系,而是求职者以“个人”和“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和雇佣公司开展“合作”。
但“盲盒岗位”不同,岗位虽然是“盲盒”,但求职者仍需和雇佣公司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构成上下级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从本质上来看仍是“劳动关系”。

2劳动报酬不同鉴于“盲盒岗位”的劳动关系和“灵活用工”劳务关系不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相应劳动报酬也有所不同。
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报酬是相对稳定的,除特殊的极端情况外,劳动者大概率能获得自己的工资薪金;但在劳务关系下,企业和个人的合作关系和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个人能否获得报酬完全依据个人是否按照协议约定的要求完成了劳务内容;未能依约完成的,劳动者无权要求报酬

通过上述可见,“盲盒岗位”虽然打着“灵活调剂”的表象,但绝对不是灵活用工。相反,“盲盒岗位”更多的有着哗众取宠、炒作的嫌疑,更像是招聘公司吸引眼球的一个工具。同时,这种形式也不尽然是求职者好的就业选择。
“惊喜”or“陷阱”?把选择权交出,不是好事
找工作不是赌博,不是光靠运气就可以开出“隐藏款”。求职过程中的选择权是双向的,单位选择员工,员工也要对自己所应聘的职位有所了解和权衡。
1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盲盒招聘”可能涉嫌违法。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岗位需求等信息。
而在“盲盒招聘”中,因为处于“盲盒”状态,用人单位很大概率并不会向招聘平台提供具体的岗位信息,自然也不会明确且详细地告知劳动者有关岗位的情况,那么被蒙在鼓里的就只有应聘者,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盲盒岗位不确定性越多,越容易生出事端。
所以目前来看,盲盒岗位不是很靠谱,对企业、对求职者也都不完全靠谱。2从应聘者的角度来说“盲盒招聘”在实际中可能会隐藏着不可估量的风险。如果是工作轻松、待遇优渥的岗位,公司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写出来,实在不必藏着掖着、故弄玄虚。有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分析,一些公司推出“盲盒岗位”有三种可能:
第一,“盲盒岗位”类似管培生先工作再定岗,或者轮岗后看你适合做什么再定岗。不过盲盒岗位虽然听起来与管培生有些类似,很多会将其混为一谈,但其中存在着关键性的差异:
  • 企业信息公开不透明,无法预先了解全局;
  • 岗位由企业指定而非员工自选,员工缺乏自主权;
  • 管培生让员工参与企业的整体运作,而招聘盲盒只是指派定岗与轮岗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虽然以盲盒的形式入职听起来很有趣,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但由于信息不对等,谈不上真正的人岗匹配。对员工而言可能隐藏着较大的求职风险。
第二,无法吸引求职者的岗位:有的冷门岗位,工资少、任务重,不好招人,于是有的公司不得不用“盲盒岗位”的形式包装,制造热点,“骗取”求职者的注意。
第三,法人:不排除有些公司可能是“骗子公司”,虽然可能也有实际业务在操作,但会把员工诓骗进去并且画“饼”,多开几家公司让员工去做法定代表人,一旦出了问题,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你】,很有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成了“骗子头目”,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盲盒的火爆,就是凭借其不确定性,抓住了人们追求刺激、渴望惊喜的心理。然而,并非所有事情都适合“盲盒”这种操作,找工作这种大事还是要慎之又慎,试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求职当成游戏,切忌盲目追捧。
前不久,上海发布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明确要求盲盒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营范围一般在生活消费、文艺娱乐等领域内。如今,对于包括“盲盒招聘”在内的一些新情况,各地、各部门有必要密切关注并给予重视,适时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对不适宜的盲盒形式要及时纠偏、说不,切实维护好消费者、劳动者的权益。
灵活用工万亿市场爆发!但用工可以灵活,“用票”断不可“灵活”
其实,相比“盲盒岗位”,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方式效果更佳。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企业可以基于用人需求的淡旺季,灵活地按需雇用人才;可以确保各类人力资源组织形式的合规性,有效控制劳动用工及员工关系风险。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现如今,灵活用工正处于方针红利期和新风口,在方针的加持下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是这也让不少“蛀虫”找到了空子。
  • 比如,一些用工企业以灵活用工之名,行空壳公司之实,故意做假账、做假的资金流水,以此逃避高额税务;一些用工企业财务不健全,存在支出与票据不符的情况。
  • 再比如,一些企业对灵工不负责任,为节约成本,故意规避保险、社保、福利等保障责任。
  • 此外,一些外包公司自身资质不足,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等。

2022年税务、公安、审计署等多部分联合查询不合法涉税中介机构,涉及不合法灵活用工渠道和不合法代开发票企业成为查处要点。在灵活用工继续火热、相关公司借机上市之际,相关部门均要点重视灵活用工事务,种种迹象传达出明显的信号是:用工能够灵活,但“用票”断不行“灵活”。
金税四期即将到来,信息共享、信息核对渠道打通,实现了从“上网”到“上云”的转变,税务机关风险识别能力进一步加强。为此,无论是灵活用工企业、灵活用工第三方平台、还是灵活从业者,都需要自身掌握好国家税法政策,合法合规合理经营业务,享用税收优惠。这样才能在行业利好的大趋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经授权 由答答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dadazzz.com:6443/sh/show-87064.html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