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来的重要精神

解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来的重要精神

文/卞永祖(著名经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整理/《祖国》杨晨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

针对会议传达出来的重要信息和重要精神,著名经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做客本刊,为读者朋友进行解读。卞研究员认为: 日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突出了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 社会 和世界经济都出现了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次会议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还凸出了务实客观这一明显特点,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路都在这次会议里面有所体现,十分接地气,重抓落实。 比如说,目前在疫情形势下,中国这个工业基础雄厚或者产业链完整的优势,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11月份我们的出口额增幅非常大啊,尤其是我们的这个顺差的增幅啊,也超过了100%,疫情虽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但是对各个国家造成的冲击是不平衡的啊,对中国的经济冲击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中国的产业链相对完整啊,但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产业链呢,却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接下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突出,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未来依靠中国产品目的啊,甚至是依靠中国的产业链来实现他们产业链的运转。

今年,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的比重今年可能会比去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加快对外开放,这有利于构建一个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尤其是国际环境。 因为最近全球单边主义比较盛行,多边主义甚至遭到一些质疑,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利于推进多边主义,使世界经济朝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构建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同时,加快对外开放,也为中国招商引资创造了好的条件。中国目前在高新技术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现在可以利用中国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和经济顺利运转的优势,加大对世界高新技术的吸引能力。

另外,我们也看到全球经济下滑,发达国家资金流动性宽裕,释放了大量的资金出来,这些资金暂时可能没有地方去。那随着中国对外开发加大,中国或成为这些资金流向的目的地,这有利于中国实现产业升级,也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领域的结构性调整,并释放一定的金融风险。那所以说,我觉得加快对外开放,是目前疫情背景下,我们要抓住的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链优势已经有很大的一个凸显了,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现在一些新的产业链正在快速成型和发展,尤其是一些高端制造业,比如以5G为代表的一些制造业,如生物 科技 啊,这些电动车啊,这样的一些高端的制造业正在快速崛起,但亟待完善布局。同时还有一些高端的服务业,也亟待生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补齐短板,未来姓陈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链体系。 我个人认为,这次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极限思维,就是我们看到这次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失,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剧形成新的系统性问题,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防范这样一些负面危险的发生。

这次会议上特别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且要保证这个政策精准有效,这个说法给了所有经营者或投资者信心,也为全世界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和投资者增添了信心。会上带来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啊,都不会有大的改变。这实际上是给全球经营者和投资者吃了一个定心丸。我们知道,在今年疫情形势下,非常多的国家都执行了炒常规货币的宏观经济政策,如美国、欧洲、日本。

但这种货币宽松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在明年会有一个转变,这种转变很可能会给国际资本市场、经济经营以及就业带来重大的冲击,这些是全世界投资者所担心的。 中国明确提出上述宏观经济政策不仅是给自己带来底气,也使得中国经济金融并没有出现像西方那么大的泡沫。尤其我们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金融一直保持在正常状态——正利率,不像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负利率。 由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 健康 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过去是30%左右,今年肯定会远远超过30%,那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中国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这种稳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利,也对全球经济的恢复有利。

另外国家非常明确提出来未来要在提高居民收入上要有所作为,这个也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世界经济存在严重贫富分化问题,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边,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了,贫富分化现象在中国也有所发生。但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对这种现象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是这次中国明确提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底气何在?正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具有的体制优势。

比如说我们最近对平台出台反垄断立法,这就是对目前一些领域寡头的垄断行为进行更正,还有包括对蚂蚁金服上市的暂停,都体现了我国对市场垄断施以重拳。由于垄断使得广大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困难,也就使得更多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受到了影响,使财富更多集中到了一些平台拥有者手中,这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或者说我们 社会 主义发展的目标,实现全 社会 的共同富裕是不利的。我国加强立法、依法依规实施反垄断,从另外一个维度看,通过消除寡头平台所造成的垄断,还有利于消除 社会 金融风险。

我国实施反垄断有利于维护中小企业经营者和我们广大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实现居民的收入水平更加平等,更加合理、均衡啊。这与扩大我国内需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亟待扩大内需市场规模。 目前,由于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变差,通过加强内需实行“双循环”去对冲这种打压,此外,如果说我们经济更多的依靠内需的话,那当然跟其他国家的冲突、矛盾也会减少,那么我们外部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降低。

它们依靠其在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发行了大量的货币,这从本质上讲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同时,他们滥发货币必然会带来比较深度的系统性风险,此前的多次西方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全球居民财产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由于中国经济、金融在世界上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中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除国内金融市场风险因素,极大地保障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投资者和普通民众的财产安全。

体现了我国政府的责任担当。 把国内金融市场篱笆扎好,充实一些银行的资本金,和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城乡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弥补其资金不足和人员技术落后方面的短板;及时发现并处理中国债券市场出现的风险苗头,解决不良债务问题,提前释放金融体系的压力,我想这与我们预见性地洞察到国际上存在的巨大金融风险有很大关系。 另外呢,我觉得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体现了,我们对全球治理上可能会更加有所作为。目前来看全球的经济治理较为混乱,我们说原来西方国家大力推动的多元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曾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主流思想。

可现在他们自己把自己的这一套东西给否定了,并且开始兴起了保守主义、单边主义,这就使得全球的治理出现严重混。而中国此时却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并反复强调现在全球经济出现的问题不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 会议还提出我们国家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全球的做了一个表率啊,我们的这一表述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多少,但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要知道,中国是最大的工业国家,那要是完全实现这个碳中和目标啊,实际上是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这也更加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我觉得中国这些主动作为,跟西方这种在全球治理体系里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西方主导下的全球治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什么?

答: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稳字当头 “稳字当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一是要抗冲击,二是要防风险,三是要保平衡。

2.稳中求进 强调要科技创新求“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核心内生动力。尤其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大背景下,更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开新路、解难题、破危局。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是什么?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是:

1.会议提出了七大政策组合拳,即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发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2.“七大政策更好地将经济短期运行与中长期发展有效衔接,更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并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彦斌向本报记者分析,要在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框架下重视结构政策的配合。通过结构政策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畅通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在最优结构下实现短期平稳运行和长期稳定增长。

3.七大政策是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有指向性的、可操作的政策体系。此次明确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

4.七大政策对不同领域进行了定调,反映了政策的调控能力和精准度在提高,有利于保持我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而稳住国内经济。

5.在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方面,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是我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要研判。对于这一“药方”,陈彦斌分析,“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的新思路能够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金融风险、经济结构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之内平稳运行。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内容怎么写?

1,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2,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3,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4,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5,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全文)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一: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背景下,各地将亮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这无疑将成为观察地方两会的重要视角。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一些地方已经公布的省级人代会建议议程中,审议地方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本次省级人代会的标配议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三: 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外,教育、医疗、环境、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一直是省级地方两会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新的一年里,各地政府将作出哪些民生承诺和部署,同样备受期待。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四:就业、社保等凝聚民生新期待 “民生”向来是每年两会的热点。从就业增收到社会保障,从住房制度到教育改革,多个民生领域“热词”,承载了代表委员更多的民生期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保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就业领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将进入快车道。 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五:常用词 从关键词来看,共有6个方向:

1.几乎所有省份科技创新都摆在“C位”(各项工作的前3位);

2.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是三大方向;

3.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有所下调,传统基建投资退潮,新基建和轨道交通是主方向

4.制度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

5.促消费的重要性提升,有三大抓手;

6.其他关注点,都市圈、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 2021年两会重点内容及热点话题

一.2021年两会重点关注三大内容!

1.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背景下,各地将亮出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这无疑将成为观察地方两会的重要视角。

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一些地方已经公布的省级人代会建议议程中,审议地方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本次省级人代会的标配议题。“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3.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此外,教育、医疗、环境、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一直是省级地方两会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新的一年里,各地政府将作出哪些民生承诺和部署,同样备受期待。

二.2021年全国两会热点话题 9个关键词速览两会看点:

1.关键词一:远景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2.关键词二:民生刚需要 就业、住房、医疗、消费、粮食等话题依旧是热点。

3.关键词三: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早在2018年1月,******、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提出了乡村振兴三个阶段战略构想,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些改革试点和重大行动计划也在积极有序推进。

4.关键词四: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

5.关键词五:健康中国 健康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6.关键词六: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创新发展放到了新发展理念的首位。

如今,创新在各个领域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7.关键词七:制度创新 对全国人大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作出修改。

8.关键词八:正风反腐 建党百年,更要反腐。

9.关键词九:与世界共处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激荡、叠加共振;当今中国,正迎来中共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并向着新中国成立百年的目标奋进。在此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中国外交如何发力,全国两会将是一个重要观察窗口。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亮点?“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如何实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新一轮调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3月8日19:30-21:00,《乾约》第8期再次隆重开播。

乾道特约******政治局集体学习宣讲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国人民大学 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让·莫奈讲席教授黄卫平先生与我们分享了《2021年两会精神解读及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202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凡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黄卫平先生认为,2020年全国人民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去年第一季度GDP负增长、全球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依然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让碧水蓝天重现,可以说去年我国取得了非凡成就。 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GDP增长6%以上的预期目标”,黄卫平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在我国基本控制住新冠疫情、疫苗逐步广泛接种、各行各业全面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同时由于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今年国际社会对我国GDP增速预期达到8%甚至更高。因此,实现6%以上的增长难度不大。 坚持“房住不炒”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驱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去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

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黄卫平认为,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至今年初房�。

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高质量发展不能走“大水漫灌”老路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不能因局部的、眼前的问题而改弦易辙,不能一遇到困难就从供给侧跳回需求侧。如何将稳定总需求举措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同结构调整巧妙对接,是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的焦点和难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日前在出席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201

8.”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布局,经济研究如何与新时代形成同频共振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定要站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看待问题和提出方案。他强调,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待当前经济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针对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所发生的变化,国内经济学界做出的相关分析和提出的政策建议,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同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围绕经济形势判断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布局等内容,也存在不同解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的观察是,大家可能没有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说话。具体一点,就是没有共同站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发声”高培勇表示。面对今天中国经济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只有立足于这样一个大前提讨论问题,才有可能达成共识,才有可能契合实际。

高培勇提出,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的变化,也是发展阶段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在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一种反映。

这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时代变了,另一个是发展阶段变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使命。如果意识不到这种转变,就会不由自主地套用传统思维方式解读当前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复制以往的分析方法解读中央关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语境不同、理念不同、话语体系不同。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研究赖以支撑的理论基础还停留于过去,面对新问题、新矛盾,就会不由自主地滑入到惯性思维的轨道上去。” 重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四大变化 高培勇强调,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标签,它有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内容。当我们意识到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用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发展理念、宏观经济政策主线、宏观调控的实施机制去调控经济、管理经济、做好经济工作。

与高速增长阶段有所不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四点变化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是发展理念的变化。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最关注的是GDP的规模和增速,GDP几乎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或者是最重要的目标。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之相匹配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GDP规模和增速依然重要,但已不是唯一追求的目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标。相对而言,质量和效益更重要。这种理念上的变化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其所要求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与高速增长阶段大不相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四个“更”替代了GDP规模和增速。

将新发展理念摆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意味着,GDP增速高一点就松口气,GDP增速稍微差一点就紧张起来,疲于应对,不是今天面对经济形势变化、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所应持有的立场。 第二是经济运行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多次提出,当前经济运行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所传递出来的一个信息是:形势在变化,要从长期大势看当前的经济形势。

当前,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我国外部需求出现波动。总量问题、需求侧问题都是要解决和应对的矛盾和问题,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一旦当我们意识到当前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就必须回答,对比总量问题和需求侧问题,结构问题和供给侧问题处于什么位置。如果认定当前的主要矛盾又转回到总量问题和需求侧问题,那就需要另外一套话语体系来讨论当前的经济问题。

如果不是,那就另当别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这提醒我们,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许多问题,表面上是总量问题,需求侧问题,实际上是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阵痛,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具体反映。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不管怎样,总量矛盾、需求侧矛盾都没有超越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三是政策主线的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在当前的背景条件下,我们已经意识到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

逆周期调节主要是基于需求管理的政策体系来实施。站在需求侧,紧盯需求总量搞对冲性逆向调节,这是需求管理的精髓。需求少了,增加需求,需求多了,就减少需求。

我们意识到了这种必要性,因为形势变了。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这种变化归根到底是。

解读|政治局会议将稳预期提到新高度,宏观政策如何加码?

五一假期前夕,备受瞩目的政治局会议召开。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并对宏观政策、平台经济、房地产、资本市场运行等作出部署。

本次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 社会 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围绕宏观政策如何进一步加码,业内人士进行了分析。

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按照惯例,政治局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一般每年1月、4月、7月、10月、12月的会议会重点讨论经济。去年12月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下2022年经济工作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其背景是我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近期国内疫情多发、国际局势复杂演变,经济和就业形势再度出现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本次政治局会议称。 市场对政策加码预期升温,近一个多月召开的国常会、金融委会议等也重磅定调。

本次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 社会 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事实上,年初以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已靠前发力,例如财政陆续出台多项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尤其是更大力度的留抵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一季度相继出台,已累计为企业减负和增加现金流的超1万亿元;货币政策方面的动作包括分别在1月、4月祭出降息和降准,将原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继续滚动使用,日前设立 科技 创新再贷款等。 从“宽货币”转为“宽信用”是重点,预计会更多采取结构性政策支持市场薄弱环节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国内托底政策力度要有力有效。近期为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国内先后出台了退税、再贷款等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实际上有所加大。

整体上国内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更多发挥结构工具定向直达特点,精准支持实体经济。接下来要执行好这些政策,并根据宏观经济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周茂华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在当前需求收缩和预期低迷的形势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相对有限,集中体现在宽货币难以转化为宽信用。

此时,财政政策的减税降费和退税有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支出有利于提高基建增速,扩大总需求,因此财政将发挥更大作用。 不过,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国内货币政策仍然有空间,不能忽视全局性宽松的信号意义。“大家需要这样一个强心针,信心需要进一步的提振。” 他同时强调,当前物价和汇率对货币政策的约束正在增强。

从最近的市场表现来看,中美货币政策的错位加上经济预期调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贬值等。尽管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可以适当改善出口企业的现金流,对提高中国出口竞争力有一定好处,但也要防止汇率超调。他对此建议,我国货币政策的整体趋松要注意节奏和时点,同时加强中美监管层的合作,维持外资稳定配置中国的步伐,防止因为一些非经济的因素受到误解。

在物价约束方面,钟正生认为未来CPI仍有上行压力,预测未来货币政策会更多采取结构性的政策支持市场的薄弱环节,比如中小企业。

本文经授权 由答答网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dadazzz.com:6443/gx/show-279113.html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相关推荐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